作者:劉晉紅 ?發布時間:2022-07-05
當讀完《青春與信仰》時,我萌發了落筆寫一場關于青春的故事的念頭,此時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出的竟是盛夏時分偶然下起的那場“太陽雨”,我驀然意識到,在我的潛意識里,與青春這個極盡美好的詞語高度適配的居然是記憶中為數不多的,在某個艷陽高照的時刻猝不及防下起的傾盆大雨,短暫、熱烈、痛快,開始的轟轟烈烈,結束的干干脆脆!
提起青春,大多數人回憶起的是什么呢?或許是初中時情竇初開的青澀記憶,聘聘裊裊十三余,豆蔻梢頭二月初,彼時的少年男女們,正是花一般的年紀,是一切美好的代言詞;亦或是高中時期并肩作戰的崢嶸歲月,藍白色的校服,鳥叫蟬鳴的夏日,卷紙堆疊的桌面,都是那時不服輸的少年心性;也可能是大學時期的肆意生活,自由的學習環境,多彩的社團活動,無不醉人心扉。于我而言,可能是高中時的生活太過于精彩,奮斗的歲月過于刻骨銘心,我在很長一點時期內覺得青春就該是中學時候的樣子,有青梅、有竹馬、有湛藍的天空、長長的跑道,更重要的是有積極向上、為理想奮力拼搏的自己。我特別喜歡嗅下雨時空氣中泛起的泥土的味道,春夏時分尤為明顯,那是一種清新且沁人心脾的香氣,飽含新生與希望,正如我們的青春。
直至踏入中國鐵建,結識了一批不再年輕卻又十分“年輕”的同事,他們有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,對工作充滿激情與期待,堅守崗位,揮灑汗水,游刃有余地處理著工作、生活、家庭的方方面面,我對青春一詞有了不一樣的認識,青春或許并不是人生某一個短暫的階段,而是一種向上的生活態度。從過去到現在,他們的角色從兒女變成了父母,從青蔥幼苗長成了蒼天大樹,歲月在他們的臉上留下了印記,但不變的是,他們一直“青春”著,飽含熱情,滿懷希望,以年輕的姿態擁抱生活,永遠“年輕”、永遠熱血沸騰、永遠陽光向上。
駐足此刻回首過去經歷的點滴,我有過迷茫、有過忐忑、也有過意氣風發、自信昂揚,曾經覺得痛苦且不可攻克的難題在時間的洪流中好似也不過爾爾,自己終究憑著一腔孤勇與不服輸的心態,收獲了諸多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感動瞬間。有“青春”做砝碼,我覺得我們并不缺重頭再來的魄力,無畏失敗,畢竟在青春的字典里沒有過不去的溝坎,沒有融化不了的堅冰。于現在的我而言,覺得無論身處哪個年齡段,都是最美的年紀,用新奇的眼光去看待接觸的事物,便能保持活力,用青春的精神狀態去迎接挑戰,便無往不勝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講到:“革命人永遠年輕,燃燒的青春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,年輕人要甘于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,方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褪色。”這恰恰說明了,只要心中有夢想,胸中有信念,永遠不失革命精神,那每個人都是年輕的,燃燒的青春永不缺席。
作家劉建在《青春與信仰》這本書中說道:“沒有信仰的人如同盲人,人活著,總要相信一些東西,堅持一些東西。”這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不謀而合。
西安的春夏是醉人的,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,大西北成長起來的人,既不缺北方人的豪爽與熱情,也不乏江南水鄉人民的細膩與柔情,他們身上一直充斥著“青春”的氣息,有著敢闖敢拼的韌勁,有著勇于擔當的心性。就像西安這座城一樣,充滿著歷史底蘊,也有著新時代的面貌,它永遠以最赤誠的姿態迎接來往的旅人,將美好、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,大方、熱情、毫無保留。處在這種大環境下的西北公司人,也注定有著積極拼搏、敢闖敢拼的干勁,堅定地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,以青春的姿態迎接未來的一切挑戰,努力成為紅色江山中鮮艷的一抹顏色。
少年時總是憧憬長大的模樣,長大了又追憶青蔥少年時,憶當年正好的驕陽,佛過林梢的微風,以及正當年少的我們。青春是什么,我想,只要心懷熱情與希望,我們時刻都是青春模樣,像盛夏時節的那場太陽雨,熱烈、不顧一切,既有晴空萬里,艷陽高照,卻也不缺甘霖雨露,清冽涼意,但值得肯定的一點是,“青春”一詞,總是象征著美好與希望的,它代表著活力和無數的可能,代表著對美好未來的殷切期待。
奮斗吧,青春正當時,一起向未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