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張祎 ?發布時間:2022-06-22
親愛的老爸老媽:
工作離家數月,南北相隔竟已在迢迢四千里外。廣東夜色很美,閃爍的繁星撒滿天幕,俯仰之間,又想念起家鄉的風月。今年春節,就在家中的圓桌,與二老細數點滴,一傾所懷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,然而積思愈多,行動卻仿佛更添躊躇,索性今天致信一封,正式為總是用“近來很好”敷衍老媽而致歉。
工作的三年來我由黔至川,自陜赴粵,不敢自比毛主席“埋骨何須桑梓地,人生無處不青山”的豪情,卻一直懷著“洪爐烈焰中,明月清風在”的壯志,三年來走走停停,我在世態人情中求學問真,在紛繁復雜中格物致知,期間有一些受挫碰壁,偶爾也有事與愿違,因為有家中的二老作為我最溫暖的牽掛,在基礎設施建設一線,我背靠黨組織這一堅強的后盾,我怎敢、怎能、怎會懈怠消沉?唯有踔厲奮發,唯有正道直行!
遙想起初入社會之時,思想筋骨缺鈣,偶有坎坷便使自己深陷迷茫,而在此時賦予我源源不斷力量的,是老爸在我入黨時那一場語重心長的談話。那天,剛剛接受組織的考察而成為一名預備黨員,坐在家中書房里,老爸倚靠在書案上,冷靜地向我接連發問,“入黨之后有什么感受?為了黨的事業之前做出過努力沒有?入黨了下一步準備怎么做?”成為預備黨員不過一天,正沉浸在加入黨組織的喜悅中,老爸接連的發問無異于給我澆了一盆冷水,令我有些面色發紅,額頭沁汗,也讓我焦躁迷茫的心一下子沉靜了下來。
作為一名青年學子,加入中國共產黨,是因為自小以來從《長征·七律》《十里長街送總理》《金色的魚鉤》等一篇篇課文中,在汶川地震、北京奧運、掃黑反腐等一系列緊緊伴著我成長的社會生活中,逐漸形成的對黨組織單純質樸的親近與向往,但是正式成為黨組織的一員,這份見解未免顯得淺薄,老爸的一席提問,為我的政治生活提出了“黨是什么樣的黨,怎樣才算真正加入黨組織,我能為黨組織做什么”的研究命題,那個下午的日頭落得晚,老爸沒告訴我所謂正確答案,只傳授了他實踐多年用以探索答案的法門——斗爭。
疾風知勁草,烈火見真金,無論是革命年代的硝煙彌漫、艱苦卓絕,還是建設歲月的一窮二白、篳路藍縷,無論是面對滔天的洪水、肆虐的疫情,還是越過改革急流、攻克發展難題……每當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,敢于斗爭、善戰能勝,是我黨賡續傳承的制勝法寶,也是我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在成長前行中的精神密碼。所以啊,親愛的媽媽,您大可不必為我獨自一人在外擔心,斗爭精神、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,讓我放手去干,大膽去闖,兒子是一名央企員工,不應選擇安逸的人生,理應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擔當,因此我堅定不移的走向生產經營的第一線,選擇在廣闊天地直面復雜嚴峻的斗爭,在斗爭中學會斗爭,在斗爭中成長提高,經風雨、見世面、壯筋骨,將自己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,然后貢獻給黨組織,貢獻給人民。
建黨百年,風雨征程,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的幸福同向而行。老媽您從鄉鎮到上級單位,作為公務員在基層一線奮斗半生,在我們一家三口里,您對黨的事業最有發言權,與您的每一次對話就像是在我單薄的思想上打一劑營養針,上次您同我在家中閑話,令我至今印象深刻,您將黨的事業比作財務工作,將黨員干部們比作會計,這一本清楚的人情帳中,公私、義利、是非、情法、親清、儉奢、苦樂、得失收支相抵,記好這本人情帳,難在自我修煉、自我約束、自我塑造,因為許多人容易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記賬權力當作自己的權力,容易把應記在人民的賬目記到自己頭上,記賬人的心若歪了,這本帳就亂了,黨的事業也就不復存在了。“不能勝寸心,安能勝蒼穹”,兒子的崗位雖然平凡,但始終牢記著您講的道理,行得端、走得正,外在靠規范約束,內在靠信念引領,立身不忘做人之本,用權不謀一己之私,把崗位當作“考場”、把責任當作“考試”、把工作當作“考題”,始終秉持“趕考”心,交出合格“考卷”。
廣州的暴雨突然而至,至今未止,給了我難得的機會,讓我將近期所思所想對爸爸媽媽一吐為快,作為北方的農家子弟,六月的記憶,是和酷熱相伴的,也是和爸爸媽媽溫柔的竹扇相伴的,仲夏夜里溫柔的涼風,是爸媽對我殷切的期望,他將繼續在我心中輕輕吹送,讓我永葆赤子之心,勉勵我繼續為黨的事業自強奮進,篤行不倦。
您的黨員兒子
2022年6月